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海底地形对不同时间尺度岩浆供给变化的响应
贠晓瑞, 李江海, 吴桐雯, 宋珏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55 (3): 437-44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8.025
摘要659)   HTML    PDF(pc) (9575KB)(94)    收藏
利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 恢复洋中脊地形的形成过程, 模型中岩浆供给按一定的时间周期和幅度规律性地变化。结果表明: 只有当岩浆供给变化周期的时间尺度大于在洋中脊同一侧形成两条断层的时间间隔时, 才能影响海底地形的形成过程并被记录。结合数值模拟实验结果和不同类型洋中脊的地形特征, 认为快速扩张洋中脊是唯一可能在地形上记录到米兰科维奇气候周期(偏心率(100 ka)、倾斜度(41 ka)和岁差(23 ka)) 3个时间尺度岩浆变化周期的洋中脊类型, 中速扩张洋中脊和部分岩浆供给充足慢速扩张洋中脊的地形可能与100 ka尺度的岩浆供给变化周期有关, 大部分慢速扩张洋中脊海底地形不受100 ka及以下的岩浆供给变化周期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柴达木盆地风成地貌类型与晚全新世古风况恢复
吴桐雯, 李江海, 杨梦莲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 (5): 1021-1027.   DOI: 10.13209/j.0479-8023.2018.042
摘要1470)   HTML    PDF(pc) (41209KB)(178)    收藏

利用遥感图像的风成地貌形态和高分辨率古季风指标, 恢复柴达木盆地晚全新世以来的古风况, 揭示青藏高原抬升时期东亚季风变迁的历史。结果表明, 柴达木盆地晚全新世以来盛行西北风, 同时有少量西风和北风, 主要由亚洲冬季风控制, 夏季风和西风环流的影响甚微。盆地东部沙丘和雅丹地貌记录了末次盛冰期西风环流的风向, 中西部地区的风成地貌指示晚全新世以来盆地发育西北向的亚洲冬季风。青藏高原的抬升阻挡西风环流进入柴达木盆地, 并加强亚洲冬季风, 造成盆地内古风向的改变, 大气环流模式的转变发生在4000 aBP左右, 此时是柴达木盆地气候从暖湿转向冷干的重要节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太行山地质遗迹特征与成因分析
王辉, 李江海, 吴桐雯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 (3): 546-55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98
摘要1851)   HTML18)    PDF(pc) (7748KB)(657)    收藏

通过野外调查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 并依据地质遗迹的成因、形态及规模等特征, 将太行山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地貌景观和水体景观共5个大类, 其中以地貌景观中的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石地貌以及水体景观中的瀑布地貌最为突出。结合太行山新生代后的演化发展, 系统地研究该地区夷平面、峡谷地貌、瀑布地貌、岩溶地貌等主要地质遗迹的成因及相互关系。研究结果对提升研究区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也为太行山形成演化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